閥門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關系到石油、化工、電力、核工業、油氣傳輸及海洋工程等各領域的發展。閥門企業應該從下游用戶需求出發,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強化管理,改變當前行業低水平競爭的現狀,推動閥門產品向高技術含量、高參數、耐強腐蝕、高壽命方向發展,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閥門內漏問題嚴重威脅著裝置的正常運行,而且運行中的閥門又很難發現是否有內漏,調查結果顯示各石化企業使用的各種閥門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內漏問題。其原因有閥板、閥座的密封面材質不符合使用要求,加工精度不夠,閘閥的閥板、閥座的楔角不匹配、密封面寬窄不一,吻合度差,閘板不到位,關不死等因素。
如對于Z41Y-25來說,密封面材料代號Y應該是指密封副中硬度相對較軟的密封面材料,所對應的另一密封面材料顯然也Z少應為硬質合金,而實際上有的閥門只在其中一個密封面上堆焊硬質合金,而另一個密封面卻是碳鋼的本體材料,投入使用后時間不長就因磨損出現內漏現象。
又如某管道系統選用了對夾式蝶閥,閥座密封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從使用工況來看,要求并不高,都是常溫常壓,但在試運行過程中發現為數不少的閥門關不嚴,內漏嚴重,以Z于無法正常使用, 后不得不更換成閘閥。拆下來檢查發現,關閉狀態下的閥板與閥座有很大的間隙,甚Z透光。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閥門密封副的結構設計不合理或制造及裝配精度達不到要求;閥門安裝未按要求施工而使其承受過大的力;施工過程中有焊渣、沙子、金屬屑等雜質進入閥腔內,使密封效果受到影響。其實更實際,也是 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制造、運輸或安裝的某一過程中未按標準規定要求去做。
閥門的密封性能是考核閥門質量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閥門的密封性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內漏和外漏。內漏是指閥座與關閉件之間對介質達到的密封程度,考核內漏的標準我國有兩個。一個是國家技術監督局1992年12月發布,1993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準GB/T13927-1992《通用閥門壓力試驗》。這個標準是參照采用國際標準ISO5208-1982《工業用閥門閥門的壓力試驗》制訂的;另一個是原機械工業部發布的JB/T9092-1999《閥門的試驗與檢驗》,這個標準是參照API598-1986《閥門的檢查和試驗》制訂的。
GB/T13927-1992適用于一般工業用閥門的檢驗;JB/T9092-1999適用于石油工業用閥門的檢驗。外漏是指閥桿填料部位的泄漏、中法蘭墊片部位的泄漏及閥體因鑄件缺陷造成的滲漏,外漏是根本不允許的。如果介質不允許排入大氣,則外漏的密封比內漏的密封更為重要。因此,閥門的密封性能應引起生產廠家的重視。影響閥門密封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① 密封面質量;
② 密封面寬度;
③ 閥前和閥后的壓力差;
④ 密封面材料及其處理狀態;
⑤ 介質性質;
⑥ 表面親水性;
⑦ 密封油膜的存在;
⑧ 關閉件的剛性和結構特點。
上一條: 全焊接球閥維修與保養
下一條: 調節閥選項注意事項